学会和压力相处
时间:2015-11-23 17:02:50 来源:毕晓婷 访问量:4243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压力的社会,学会和压力相处成了每个人从童年期就要经历的必修课。换句话说,现代人对压力适应的越好,生活质量就会越高,越幸福。 对于人们来说,压力也不全是坏事。适当的压力对于人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够激发我们的潜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应对挑战。但是,如果长期处于压力下,特别是无法逃避的压力下,会让人的心理和身体都会发生很多的变化;当压力大过一个人的承受范围后,就会产生一种全心身的不好的反应,影响到日常的生活,而这种现象被科学家们统称为压力症候群。 青少年的压力症候群有什么表现? 近年来,经常能看到学生跳楼自杀、高考生考前抑郁甚至是小学生因为作业压力大而离家出走等新闻,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当今的青少年承受着与他们年龄所不相符的压力。青少年阶段的最主要压力来自于学业,一方面是自己想要做好,会有“我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种来自内部的压力,另一方面就是来自外界的社会比较压力,特别是父母的期待。研究显示,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越高,孩子的成绩不一定越好,但孩子因为压力而引起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却一定是越多。在这个阶段,父母的不正确引导会造成孩子的压力,一旦孩子学会了和别人去比,习惯了和别人去比,这种停不下来的压力可能会让他们一生痛苦。 面对学业压力,青少年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注意力和记忆力减弱、敏感性下降(例如说话的时候反应变慢,对新鲜的事物也不敏感了)等;身体上包括胸闷、疲惫、汗多、失眠、胃疼等;情感上表现为焦虑、压抑、易怒、自信下降等;行为上则会出现逃学、攻击性变强、食欲异常,严重的可能导致吸烟甚至吸毒行为的出现。一般来说,当青少年出现以上一种或多种迹象时,父母应当马上重视起来,为孩子减压,以免引起严重后果。如果这些情况已经出现,较为明显且已经持续有一段时间了,则应及时到心理门诊或精神科就医。 青年人的压力症候群有什么表现? 这几年,“办公室症候群”、“白领症候群”等一系列新名词的出现,引起了整个社会对工作领域中的压力关注越来越多。走出校门的学生开始直面生存竞争带来的压力,领导的评价、同事间的竞争、父母的期待、自我的纠结一起构成了巨大的压力网,将人团团围住。 工作早期的压力和学业压力的来源有类似也有不同。相似之处在于:都有自己和外界两个来源,而不同之处则是:在从青年向中年过渡期间,会发生很多重大的人生事件,例如择业、择偶、生子等。在内外多重压力共同作用下,除了会出现上述青少年期的各种消极症状以外,还可能会引发其他消极后果,其中常见的一种就是社交回避。 社交回避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时下常被提及的“宅男宅女”。由于社会压力较大,一部分年轻人在工作之余选择将自己与真实的社会隔离,打游戏,网聊,在论坛里是活跃人物,在现实中则是沉默寡言,以类似消极逃避的方式回避社会压力。但是,由于回避并未真正解决问题,由消极应对压力所带来的“宅”往往诱发了缺乏异性交往、性格孤僻、沟通能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社会适应过程中的恶性循环,反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压力。 中年人的压力症候群有什么表现? 如果说青年是压力强度较大的阶段,那么中年则可能是压力种类最多、强度最大的阶段。独生子女政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如今的中年人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两难情境,在事业、家庭中疲于奔命。 中年人的压力首先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多重角色的转换常使他们感到心理上的不适应。繁杂的家务,子女的教育,婚姻关系,家计的安排则使他们疲惫不堪。 其次是来自追求的压力。在许多人眼里,中年时期应当是事业的辉煌期,男性在该阶段常不断地给自己加鞭加压,不停地攀登追求,以至于身心交瘁,疲惫不堪,而事业女性则需要面对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质疑,时常会产生不公平,不被认可的失落感。 本阶段的压力症候群表现的特点是:常以失眠和焦虑为最主要表现,伴随着精力下降、身体不适等一系列症状,且多见体重向两极的变化:既有因为焦虑不安体重下降明显而暴瘦的人,也有以暴饮暴食对抗压力而导致体重严重超重的人;而在心理体验上则会更多的出现心理疲劳,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觉得很多事情都没有意义,提不起兴趣去做,发展严重的会出现抑郁等症状。 由于本阶段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已经开始逐渐下降,如果没有较好的压力释放渠道,压力症候群将会持续出现,并在工作和家庭中产生诸多的消极影响。 怎么知道自己和压力相处的怎么样? 焦虑是压力下人常出现的一种症状,是压力症候群的核心特点。心理学家设计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Zung, 1971),能够较好地反映焦虑的相关倾向,在咨询中常用于了解压力症状。我们可以用它来评估一下自己和压力相处的如何。 SA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其中5项(第5,9,13,17,19),是用正性词陈述的,按4~1顺序反向计分,其他条目l~4顺序评分。 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得到原始分,再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根据我国的常模评价标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焦虑自评量表SAS 在使用本量表自评时请注意: 1、请根据您一周来的实际感觉在适当的数字上划上“√”表示,请不要漏评任何一个项目,也不要在相同的一个项目上重复地评定; 2、本表可用于反映测试者焦虑的主观感受,量表总分值、仅能作为参考而非绝对标准; 3、不建议将分数盲目进行横向(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如果自评得分较高,需要更深入的了解自身的压力和焦虑情况,建议向专业人员求助。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与压力相处? 在青少年阶段,要帮助孩子学会与压力相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应关注两方面,一是抗压能力的提高,二是减少施加不必要的压力。 在提高抗压能力方面,应注重: 1、规则意识的培养:全家在抚养过程中应尽可能统一意见,让孩子学会服从于规则,明白令行禁止,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则尽可能给孩子自由,这样能提高孩子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在成年后更理性的看待问题; 2、理性情绪的培养:父母应在孩子面前尽可能表现的理性,避免情绪化。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以消极的方式谈论压力或对压力表现的崩溃、抱怨、无力,则孩子很难形成积极的抗压习惯; 3、抗压能力的训练:让孩子参与一些运动有助于提高抗压能力,特别是集体球类运动等项目既能够避免孩子独自承受失败的打击,又能学会分享胜利的喜悦,有助于孩子在积极应对失败中提高抗压能力。 在减少压力方面,则应注重: 1、尽可能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孩子横向比较,关注孩子自己的成长; 2、在制定学习和其他目标时尽可能采用区间目标,即允许目标在可能范围内上下浮动,避免一刀切的目标;另外避免只订结果目标,而要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能做到的具体时(比如对考试的目标不要只订分数,而要真的看孩子在各个考试的内容上是否有进步以及错误在哪里); 3、孩子有个体差异,尽可能避免将他人的成功经验在孩子身上复制。发现孩子出现压力症候群且持续较长时间,及时自尊心理专家或教育专家。 青年人如何与压力相处? 青年阶段的压力应对应注重积极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建议如下: 1、理性制定生活和工作目标,不盲目攀比,学会将大的目标分解成小目标以减少实现过程中由于目标太遥远而引发的期待焦虑; 2、形成积极的生活习惯,包括运动习惯和饮食、作息规律。心理学研究显示,有运动习惯的能更好的应对压力,因此建议定时参加运动,特别是集体的有氧运动; 3、保持积极的社交习惯,学会与亲密的家人和朋友分享感受,寻求帮助,以建设性的方式阐述压力(我觉得我能怎么做)而不是以抱怨的方式来宣泄情感(我只想找人说个痛快,问题先放下); 4、学习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正念训练、理性情绪自我疗法等,在压力较大的阶段进行自我调节,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员。 中年人如何与压力相处? 中年后期面对多种压力,需要在自助与他助中寻找应对压力的力量与方法。建议如下: 1、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问题如果不解决,即使短时间内缓解了压力带来的消极情绪,仍会在未来受到压力的困扰。因此,无论在子女教育、父母赡养、夫妻关系、工作等各领域遇到问题,都应首先积极面对,与家人、朋友、同事商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忌拖拉以形成更大的压力源; 2、学会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以“重”为日常生活的关注点可以有效避免“重”变成“急”,慢慢的生活中急事越来越少,压力便随之减少。对于轻和缓的事情可以暂时放下待“重”事不多时再行处理; 3、形成运动习惯。如果时间不允许,哪怕在上班过程中进行几次短暂的7分钟或10分钟锻炼;将家务作为锻炼或选择步行上下班等方式,将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4、至少有两到三种适合自己的情绪宣泄方法,可以是独自散步等个人宣泄,可以是与友人攀谈等社交宣泄,也可以是书写日记等表达式宣泄。总之,尽可能避免将压力带来的消极情绪在心中累积,以免形成更严重的压力症候群。
|
-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到江苏调研2021-04-22 16:38:50
- 省体科所开展“清明祭英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2021-04-16 17:36:49
- 省体科所党支部召开2020年度组织生活会2021-03-19 14:05:51
- 省体科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议暨党史学习专题党课2021-03-17 11:08:48
- 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2021-02-26 12:20:00
- 省体科所接受省体育局春节前安全生产检查2021-02-09 14:59:53
- 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开展“高水平竞技体育科学化训练”系列讲座2020-08-31 14:11:47
- 省体科所举办《体能训练负荷的量化与应用》学术讲座2020-07-30 11:06:28
- 省体科所召开2019年度所内课题开题报告会2019-12-25 14:03:07
- 省体科所“对多元角色认同的认知干预改善运动员社会适应的应用研究”项目圆满通过验收2019-12-19 12:00:22
- 《体育与科学》作者见面学术沙龙顺利召开2019-11-19 10:10:25
- 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召开业务学习研讨会2019-09-20 10:33:32